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7-16 10:53:33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花和果实又是植物体重要的传种接代器官,是本章的重点。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对于八年级下的《生物生殖》、《生物分类》的学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述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2)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情感目标:

(1)体验学习生物的快乐。

(2)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花的主要结构。(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

2、受精的过程。(有性生殖的必需过程)

3、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

1、受精的过程。

2、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某些微观的过程在课堂中也难以通过实验观察,所以学生容易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等抽象的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因为难以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学习起来也容易感觉乏味。

3、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在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情况下,用只一节课来讲清、讲透很有难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七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分析和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借助各种手段,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为了将学习一系列纷繁、枯燥、零散、抽象的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百合花,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2、学法指导

(1)观察法: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起点、终点、重要部位;时间顺序……

(2)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

(3)活动教学法——以活动贯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轻松活动,高效学习)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动式教学是首选。根据本课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贯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层出不穷,生动有趣的活动,锁紧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欣赏:

优美的音乐配上各种花卉的图片。

(二)、情趣导入:

由各种花卉引入为什么开花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

1、观察实践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病,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适应《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我大胆尝试:

一、先不讲解花的结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究花的各部分结构。

二、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冬季授课没有新鲜桃花,而浸制桃花又不易观察,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带一朵百合花以增强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团结协作。但是由于学生实验有限,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解剖鲜花,对花结构的认识还是零散的。这时,我让学生在实验完,通过每一小组的结果汇报,进行小组间交流,适时提问:“你们小组是如何观察解剖花的?认识了花的哪些结构?”并以大屏幕展示花的结构图,进一步深化知识,学习效果显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花的结构,而且达成了共识:花蕊是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这一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

2、学生表演

在“传粉”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易懂,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和学生在课前共同将这部分内容编写成一个小寓言。

(表演内容概述:春暖花开时节,百合花美丽芬芳,蜜蜂争先为其传粉。玉米花不美丽,没香味,很自卑。但是风可以为其传粉,并鼓舞它有自己的优势:花粉轻、多。若遇到阴雨连绵天气,人们还可以为花进行人工受粉。小麦花信心倍增,终于明白我也有我的长处。)我及时总结:“看来,大家对于寓言内容已充分理解了。那么传粉之后,距离结果实还有多远呢?”

3、观察整合

“被子植物受精”这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其设计成电脑动画,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动画完整播放一遍。由于形式新颖、生动,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我引导学生识别动画中主体部分——雌蕊及子房各部分结构名称,并将动画分步骤播放,边播放边引导学生观察:“当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之后,发生了什么现象”,“花粉管内有什么”,“精子进入胚珠后又发生了什么现象”。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4、对照分析

由于前面开花—传粉—受精三部分内容学生已有认 ……此处隐藏24278个字……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三、教学程序

一、 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厦门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学学习什么?

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以上内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引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提出问题:蝉吃什么?黄雀会成为谁的食物?(展示蝉吸树叶的汁液的图片、鹰的图片)。让学生明确即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按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相应的箭头“→”。(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从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

新知识部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识食物链 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物链”概念的抽象 。

2.阅读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对学生进行阅图指导:

(1)“图中有哪些动植物?你能说出这几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以兔子为例,与兔子有关的2条食物链。

(3)连线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逐个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4)请3位同学上台板书:1个写与老鼠有关的食物链,2个写与食草昆虫有关的食物链

(5)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思考: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讨论交流:你画的食物链是否合理?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食物链会互相交错?大家看这幅图象不象一张网?(板书)食物网

3.让学生阅读课文88页第一段,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