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时间:2024-07-16 10:47:30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集锦15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集锦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我听说这部电影好几年了,这是第一次看,谢谢廖医生的再次推荐,今天在图书馆放映了这部电影,一群图书馆会员家长和孩子从头至尾看完了这部电影。

故事是讲一个叫伊夏的学困生,在经历了无数的冷眼、讽刺和打骂之后,人生即将毁于“起跑线”,遇见了一个充满爱心的美术老师,这个美术老师以他的慈悲和慧眼,让这个孩子找回了自己。

片名《地球上的星星》,让人深思。

我们每个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偶然。我们体内的每个元素,应该在几十亿年前就存在了,这些元素,从深邃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因为各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的缘分,在那一天,组合成了一个“我”。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本质上就是宇宙间的一颗星星。这颗星星,不是一颗恒星,也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

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我”——啊,你需要的是什么?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用自己的身体和奇妙的“精神”,全然拥抱一次那神奇的、看不见也测不出的元素——爱、快乐、平和、宁静,发出一点叫做“温暖”的微光,还是在莫名其妙的“成功”、利益与敌意中,来不及发光就遁入永远的黑暗?

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了存在于儿童内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天人合一”现象,她说:“每个孩子,内部都有一套神奇的系统,这套系统,有着不可思议的自我完善的力量。不是我们教育了孩子,是大自然教育了孩子。只要我们提供一个正确的环境,儿童就能进行自我教育。”(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霍华德加德纳说:“每个人都拥有8.5种智能,每个人又只有一两种智能是突出的,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每一种智能,都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从古到今,到遥远的未来,只有一个短暂的、独一无二的“我”。

也许,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做多少正确的事,而是少做一些错误的事。我们面对儿童应该做的,也许不是如何去爱,而是如何减少伤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地球上的星星》,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电影围绕了这样几个人物,默默的讲述着一个教育的案例。尼尔:是一个美术老师,他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伊夏:一个八岁的男孩,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是个捣蛋鬼,患有阅读障碍症。在尼克的帮助下慢慢成熟起来。罗杰:伊夏的同学,向尼克老师说明了伊夏的状况,让尼克老师懂得了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一部暖心的印度电影就这样娓娓道来。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夸张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展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都是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待我们发现。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来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校园中安静的或者不安静的孩子中,一直都有那样的人,想要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孤立了,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那时世界将会被震动。

最终,伊夏的画得了第一名,所有人为他鼓掌的时候!想象一个老师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不让人想起一句话:在你的学生当中有爱迪生,有爱因斯坦,你如何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影片,故事是一位美术老师和一个名叫伊夏的孩子之间的故事。

伊夏从小就爱打闹,不喜欢读书学习,但他的想象力却无比丰富,画画也非常厉害,可以和画家相媲美。但他的父母希望她能多学习知识,可伊夏根本学不进去。他的作业本上全是老师的红笔迹,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像似跳起了“迪斯科”。有时候他会犯各种各样奇怪得错误,一个同样的错误文章中会写成多种不同的形式,字母会写颠倒,数字也会写得很奇葩.......有时候,妈妈教他认字,前一秒是对的,可后一秒又会弄错。所以他一直留级,还经常被老师体罚,被同学们笑话。

后来父亲送他去了寄宿学校,伊夏开始变得闷闷不热,每天低着头,内心出现了惧怕和恐慌。直到他遇见了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让他从新找到快乐的童年。一天尼克老师登访伊夏父母,了解到伊夏的情况,并请求校长让自己去帮助伊夏。从那天后,伊夏每天都在进步,提高了学习兴趣,能认真识字写字,而且字也写得非常漂亮。有一次尼克老师和他一起捏橡皮泥,伊夏捏出了26个字母,尼克老师就用这些字母拼出了几个单词,两个人还一起互动摆出字母造型,伊夏做了个“e”,然后老师做了只大象放在旁边。在那小小的储藏室里,摆放着很多他们的杰作。尼克老师深深影响了他,不仅在美术上更上一层楼,也提高了他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其他老师们都为他而感到惊奇。最后,伊夏在画画比赛上夺得了“最佳画作奖”,重新散发出了他画画的天赋。

影片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引人深思。孩子各有各的天赋,要发挥孩子的特长,充分地利用好孩子的优点。在学习时要劳逸结合,将图像和字结合在一起认字,而不是枯草无谓的教他背单词、学句子,这样孩子就没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记不住,出现厌学心理。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可以用编故事记单词的方法,来加强学习效果,这样也会印象深刻点,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不能强迫的。就如尼克老师举了一个浅显却深奥的例子:让一个地球人去掌握火星人的文字,说火星人的语言,可能吗?可见,用对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知识是无限的,孩子的快乐是有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 ……此处隐藏7209个字……的潜能,并鼓励和开导使之自由地发挥。

最后,老师的教育更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的配合,并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两者相互配合,为教育孩子,去发现、去探讨找到教育的共同点,达到教育共识。真心关爱孩子,用赏识的爱接纳并赞赏孩子,以关爱的言语和拥抱他,给予他更多的爱,老师只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和信任,孩子可塑性非常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教育肯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你付出了一定会有收获的。孩子一定会在你的教育下,必定会促进孩子身心全面的发展。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影片的开始,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调皮、倔强、爱给老师家长惹麻烦的普通小男孩,他在周围人的眼里懒惰、爱撒谎、不喜欢学习、爱打架,简直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孩子,可能你、我、他身边都有,在旁人的视角看来这样的孩子真是不讨人喜欢,没救了······

然而,导演在同时又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视角,片中的小男孩眼中的世界总是那么美,无论是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鱼,窗外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是天空变幻莫测的云,那些常人难以觉察到的,却又是生命最美的真实状态全装在男孩的心里,这时的他完全不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那个形象,他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海,一个人趴在高楼上眺望远方,一个人逃课去冒险在教室外面的世界,那样一种宁静的状态,你还能说他只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八岁小孩吗?他对生命的领悟,对美的触觉,对外物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所能思考的程度,甚至更胜于普通的成人。于是他用色彩,用画笔,将这些美得事物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记录下来,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那是怎样美妙的世界,丰富的情节,大胆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个艺术家的胚子。看到这一面的观众已经被感动了,可是影片中的家长和老师依然对他失望,加上优秀生哥哥的对比,伊夏的表现简直难以让人接受,于是骄傲的父亲终于受不了自尊心的挑战将伊夏送进了寄宿学校,软弱善良的母亲只能听从。

离开了母亲的关爱,周围全然是陌生的环境。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让年幼的伊夏再难以承受,不能叛逆他便沉默,那个乐观开朗、喜欢绘画的伊夏终于在沉默中消亡了。他终日过着孤独、忍耐、沉默、害怕的日子,深夜里流泪,清晨眺望远方,傍晚出去散步,一个人吃饭,走路,上课······一个八岁的孩子还能承受多少?他彻底的崩溃了,他的天才思维被常人漠视了,他的自信被常人摧毁的体无完肤,他深深的怀疑自己了,于是他连最喜欢的画画也停止了。电影里的歌词唱到:我的眼睛是空洞的,眼泪也不见了,我再也感受不到痛苦,我已经麻木了。我们知道电影终究是电影,我们也知道幸好是电影,因为只有电影能圆我们这个拯救的梦,在伊夏最绝望的时刻,尼克老师出现了.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电影中的伊夏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它们好奇地转动着不断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他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这个世界,并渴望融入其中。无奈周围的大人们更倾向于用他们的标准衡量评价伊夏,没有人尊重理解和接纳标准外的伊夏独特和精彩。这样的“例外”引起的反应就是被暴力对待,无论是嘲笑、大吼的语言暴力还是罚站、挨打的身体暴力。似曾相识的情节不也正在我们幼年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上演过?因为迟到或没有交作业而被老师当众羞辱,因为成绩退步被父母挖苦嫌弃,因为没有听话而受到威胁要被抛弃。童年的经历塑造我们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知,这些严厉的对待让我们或是面对权威形成战战兢兢的性格,或是对于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或是极容易怀疑否定自己的价值。而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一个独特有价值的生命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规则要求的约束,也需要完全的爱和接纳,这也是上帝对待每一个祂所创造的生命的方式。正如尼克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反应了类似于上帝的样子,理解接纳为前提,用爱来疏导管教。

小孩子因着能力软弱、心智尚未成熟,家长很容易用一种权柄压制中强迫他服从于成人的世界,而却不是在与他相处时用很多的耐心、以及恰当的沟通方式来俯就靠近和理解他的世界。而圣经告诉我们,耶稣作为千万人追随的、拥有至高权柄的神的儿子,当门徒不耐烦地打算赶走嘈杂哭闹的小孩子时却被耶稣断然阻止,吩咐他们不要禁止小孩子来到自己面前,甚至他还表达出对这些没有什么能力的小人儿非常的喜爱和尊重,吩咐门徒们接待这小孩子就如接待他自己。这些幼小软弱的生命在主的眼中同样是如此珍贵,他们同样因着有神的形象而是尊贵不可漠视的。并且,耶稣极大地夸赞了小孩子里面宝贵的品质,清洁、天真无邪,对于真善美有单纯的认知和热爱,更加接近天国里的样子,而我们这些自认为成熟精明的成年人却反而更容易像影片里面说的:“残酷又迟钝,而且常常是瞎的,对美丽或感情都没有感觉”,小孩子也是我们需要谦卑学习的榜样。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一定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这一段话,出自一本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伊夏,他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伊夏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他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而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里,伊夏因为不会读写,经常受罚,他的内心感到更加孤独、害怕,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画画也放弃了。

很幸运,伊夏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通过伊夏在学习中犯错的方式发现了伊桑在学习上的困惑,是阅读障碍影响了他的学习。更为可贵的是尼克老师对伊夏实施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终使伊夏从学习的困惑中走了出来。最后,伊夏的学校举行了一次画展,伊夏的画成为了纪念册上的封面,而尼克老师也画了一幅,画的就是伊夏……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就像是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有些有某种障碍的人与我们平常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他们其实并不笨,只是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们总会在其他方面被赋予另外一种新的能力,让他们异于常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所以,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他们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如果每一个人都一样,那么世界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天才,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如爱因斯坦、迪斯尼等,他们小的时候也都有认知障碍,他们与常人的想法不一样,用不同的思维来想象这个世界,这使得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当我想起伊夏露出两颗滑稽的大门牙和水灵灵的大眼睛笑起来的画面时,我的心里就暗暗地为他喝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